夏侯渊败,曹公争汉中地,运米北山下,数千万囊。黄忠以为可取,云兵随忠取米。忠过期不还,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,迎视忠等。值曹公扬兵大出,云为公前锋所击,方战,其大众至,势逼,遂前突其陈,且斗且却。公军败,已复合,云陷敌,还趣围。将张著被创,云复驰马还营迎著。
在这段记载中,有赵云冲入敌阵杀敌的详细描述,唯独没有赵云所用兵器的记载。因此,很难断定历史上赵云所用的兵器是不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长枪。
那么,小说中赵云为什么用的是长枪而不是刀或戟这样的兵器呢?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说说三国故事的流传及对《三国演义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。
有关赵云所用兵器的故事,在宋元时期就已经产生。在由民间艺人创作的《三国志平话》当中,不仅已经出现了赵云所用的兵器,而且这件兵器还有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。据该书的描述,赵云与刘备离开袁绍前往荆州投靠刘表之际,在途中与张飞有过一次单挑。书中是这样描述的:“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,海角天涯无对。“三国志”除张飞,第一条枪。”这也是宋元三国故事中首次出现赵云使用兵器的描述。
自从《三国志平话》中出现赵云使用的兵器是长枪的描述后,赵云用枪的说法也逐渐被一些杂剧家所采用。元代著名杂剧家高文秀所著《刘玄德独赴襄阳会》中,赵云的兵器也是一把长枪,且名称与《三国志平话》也非常类似。该剧第三折赵云登场时有一段这样的念白:“某出的这帅府门来,统领一千军,与曹仁相持厮杀,走一遭去。牙角长枪争世界,皮楞金锏立江山。百万军中施英勇,杀退曹兵透胆寒。”在该剧中,赵云兵器的名称叫做“牙角长枪”。由此可见杂剧作家也受到了《三国志平话》的影响,将赵云的兵器定为长枪。
《三国演义》作者在进行创作时,深受宋元平话及杂剧的影响,作品中的很多情节设计都是在平话和杂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编。将赵云所使用兵器定位为长枪,是小说作者对平话及杂剧的一种沿袭。这样的例子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出现过很多次,例如著名的“虎牢关三英战吕布”、“关羽土山约三事”、“关羽斩颜良诛文丑”、“赵子龙单骑救主”等等,都是由平话和杂剧中的故事演变而来的。
但不知何故,小说作者既没有采用《三国志平话》的“涯角枪”,也没有使用杂剧中的“牙角长枪”,并没有给赵云的兵器一个具体的名称。
参考书籍:《三国志》、《三国志平话》、《刘玄德独赴襄阳会》、《三国演义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