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会对话、会说话
避免“官气十足”或胡言乱语
随着政务上网大趋势,各地基层政务官微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。然而少数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,不仅疏远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,更有损政府形象。“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”“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”,安徽省池州市某区的政府官方微博面对群众咨询时“官气十足”的回复令网民反感。优秀的政务官微体现在其话语表达。基层政务官微在与网民、群众的交流沟通中要摒弃八股文风,更不能居高临下一味说教。基层政务微博发布内容风格可以与传统官方发声有所不同,可以适当运用网言网语,通过轻松幽默、活泼生动的语言拉近与网民、群众的心理距离,但必须掌握好度。
3
官微“动”起来
提升服务力与行动效能
微博、微信是基于用户兴趣和开放关系的社交平台,互动是其灵魂。目前一些基层政府不同部门、不同科室设置一个或多个官微,可谓“大干快上”。但热闹一阵儿,又产生新问题,要么是内容许久不更新,要么是“僵尸”般存在——群众需要的信息没有,更别谈互动。政务官微“动”起来,才能攒人气。基层政务官微运营要注意“三动”,即生动、感动、行动:语言生动、情感亲切感动、行动有力。
一方面在面对社会热点时,与网民同频共振,增强互动;另一方面可跨部门协调互动,提升服务能力与行动效能。如2016年4月17日,快递小哥被打视频在网络疯传,网民不断声讨打人者,群情激昂。@平安北京及时表态并在微博征集线索,跟进处理进展,@平安东城公布调查结果。基层部门官微的联动处置赢得了网民点赞。
4
积极运营
将官微打造成惠民平台
一些基层部门将政务官微当成了花架子,或干脆外包给第三方,当起甩手掌柜。官微成为“鸡肋”,不仅难以提升民众的满意度“获得感”,更会给实际工作添堵。官微是基层政府的形象窗口,运营人员要有服务意识。面对群众的难题要及时伸出援手,成为惠民助手、民意平台。
如江苏省海安县政务微博:
@海安发布结合本地实际,主攻民生议题,将政务微博变成当地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海安大事小情的窗口。
@海安发布还开通各种民生栏目,及时答复网民提出的问题、群众遇到的难题,赢得了一致好评。又如,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王磨镇政务微博
@陇南成县王磨镇积极推动当地农村电商发展,大力宣传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,提高了农民收入,通过电商发展实现了精准脱贫。
这些做法都值得提倡!
作者: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白杨
来源:《网络舆情》第83期 政府应对·舆情课堂
页面:林敏瑜
图片:网络
【政策】乡村旅游发展进入新时代
各地纷纷设立大数据管理机构,是为何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